高质量发展的驱动力
对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来说,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是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
文/赵义
北京时间10月24日上午,世界银行正式发布《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根据这个报告,中国在全球营商环境总排名中继续大幅提升,由去年第46位上升至今年的第31位,首次跻身前40位。去年中国的排名就曾经大幅度提升,从前一期的第78位提升至第46位。
世界银行对各国营商便利度的总体评分来自于对十个方面的评估(开办企业、办理施工许可证、获得电力、登记财产、获得信贷、保护少数投资者、纳税、跨境贸易、执行合同、办理破产),而在中国主要是检测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常住人口的城市,作为评估样本,具体的依据就是北京、上海两市以及有关部门截止到当年5月1日的过去12个月间,推出的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能够连续两年大幅度提升排名,说明在被评估的多个方面,过去两年中国都大力推进改革议程,出现了实质性改善。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取得进展的七个方面,就包括获得电力,这个项目排名从第98位一下子到了第14位。今年继续提升到第12位,具体来说,进展在于:中国企业接电需要两个环节,耗时32天,仅为地区平均4.2个环节和耗时63天的一半。世界银行点评这方面的改革亮点在于,精简办事接电流程,提高电费透明度。
从接电到电价,电力系统成为这两年中国改善营商环境的一个重要领域。今年年初,在国务院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清理电价附加收费,降低制造业用电成本,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再降低10%。根据《人民日报》10月29日的报道,今年上半年,全国完成电力市场化交易电量达1.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9.3%。电力直接交易电量平均降价幅度3.4分/千瓦时,减轻企业用电负担约300亿元。
过去两年,面对经济下行压力的不断加大,改善营商环境的要求更加迫切。对电力系统来说,无论是接电还是电价的改善要求,实际上也给电力系统带来很大压力。一般工商业平均电价要降低,而全社会用电量的增速也在下降。根据国家发改委10月21日的新闻发布会的数据,从发电看,今年1—9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3.0%;从用电看,今年1—9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4.4%。和去年同期相比,这两个数据都有下降。简单算个账就可以看出,电力系统的经营形势是比较严峻的。
为了整个经济的转型升级,能源必须冲在前面。经营形势的严峻也可以说是倒逼着能源各领域不断走向高质量发展。对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来说,能源的高质量发展是基础支撑和重要保障。也就是说,能源各领域应当通过自己的高质量发展来推动整个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在哪里?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动力。创新又包括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正如李克强总理在10月11日国家能源委员会会议上说的,技术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是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技术方面,会议提出,要加快能源开发利用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攻关,探索储能、氢能等商业化路径,依托互联网发展能源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体制机制改革方面,重点是深入推进能源领域市场化改革,具体来说包括:放宽油气勘探开发和油气管网、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储气调峰设施投资建设以及配售电业务市场准入,鼓励各类社会资本积参与;推动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能源价格的机制。改革的重点,一个是市场准入的开放,一个是价格形成方面的进一步市场化。
我们还是重点以电力系统为例进行说明。这次能源委员会会议提出,要对标水平进一步缩短企业获得电力的时间。这提示我们,必须加快创新的步伐。关键技术和重大装备的制约越来越明显,比如新能源储能问题。技术创新更像是补短板,不把这块短板补上,整个水桶就被锁死了。体制机制改革更像是补长板。所谓市场化改革,主要是通过改变激励约束方面的扭曲,来降低资源配置中的不经济。比如说电力改革现在面临的一个比较的矛盾就是省际壁垒比较严重,有的省份宁可用本地煤电也不愿用外来清洁发电,甚至限制和干预省间电力交易。据电力系统权威人士说,目前,由于省间壁垒造成的弃电量占总弃电量的40%以上。
目前,燃煤发电上网电量有一半还没有进入市场。国家发展改革委近日印发《关于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确定明年1月1日起,将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机制改为“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基准价按当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范围为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燃煤发电是保障电力供应的主力电源,逐步放开燃煤发电上网电价被认为是深化电力市场化的关键。
事实上,这几年电煤价格在高位运行,而电价的趋势与之背离,虽然原因很复杂,但缺乏弹性的价格机制难辞其咎。那么,深化市场化价格机制改革后,会不会电价上涨,增加企业负担?根据安排,不参与市场交易的工商用户电价水平不变,而按照“基准价+上下浮动”方式参与市场交易的用户电价水平会有所降低,改革明确2020年暂不上浮,工商业平均电价只降不升。
在电力供求相对宽松的情况下进行改革,有其好处,除非进行违法违规价格行为等,价格的波动不会过于剧烈。从长远来看,市场化机制会反映真实的市场需求和发电成本,逐渐理顺上下游产业链。
(作者系《南风窗》执行主编)
《能源评论》杂志投稿